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为配合新书发售,2020年1月9号晚8:00 做客互链学院分享的内容。互链脉搏配图。首发互链脉搏网站。

今晚分享4个方面内容,即“数字经济和数字法币的关系”、“数字经济与区块链的关系”、“数字法币对链改的影响”,和“如何在数字法币体系下进行‘新链改’”。分享围绕“数字经济”“数字货币”和“链改”3个关键词展开。为此,需要对这3个关键词进行必要的解释和界定。我们按照这4个方面内容一一进行,涉及到相关关键词的时候,再做相关解释。

一、数字经济和数字法币的关系:数字法币是未来数字经济中各种要素的集大成者

在分析数字经济和数字法币关系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货币。

(一)货币产生的两种解释

一般的教科书中,包括百度百科,将货币定义为“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这个定义已经内含了货币的三大职能,就是“交易媒介”、“记账工具”和“价值储藏”。

定义听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货币会怎么样?或者反过来,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呢?

1. 一般等价物理论

关于货币产生的第一种解释,大家可能会想到,就是我们教科书中所描绘的人类早期阶段的以物易物。这种以物易物,从交易开展上来说极不方便,从交易对交易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上也缺少一致性。

不方便表现在方方面面,也包括不易携带。不像现在,我们到哪里,直接带着手机就行,甚至只带着一张脸也可以,连手机都省了。在以前还可以带信用卡带支票。但在以物易物的年代,如果需要进行交易,就需要带上一件或几件具体的商品,这种交易的范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是在白银作为货币的年代,山西票号兴起的最主要原因。还有时间方面的限制,因为有些商品或产品,是有一定的保质期的,过了这个保质期,这个商品或产品就坏了,没有交换价值了。尽管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通货膨胀现象始终存在,但货币易于保存,可以跨越时间。但在以物易物时代,今天带着几个西红柿去交换,如果交换没有达成,可能到明天西红柿就坏了。

再有就是不同物品之间的兑换关系是不确定的。到底是2头牛换3只羊,还是2只羊换3头牛,没有标准。

还有财富的储藏问题。我今天有几个西红柿,但我今天不想吃西红柿,如果能够交换出去,交换成易于保存的商品,那么,我的财富就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储存下来。如果交换不出去,这几个西红柿就要坏在我手里了。这在经济学上叫租值消散,白白浪费掉了。

类似的事情大家尽可以展开想像。这就是历史教科书和政治教科书上描绘的货币的起源。由于这种方式非常低效,因此,后来人们试图找到其他一些商品,便于携带、易于分割、具有一定的稀缺性等等特性,作为一般等价物。虽然中间经历了以贝壳或其他一些商品作为货币,但最后全部都归结到了黄金和白银。

2. 债务理论

考古学从来没有发现以上以物易物的证据,反倒是有证据表明,货币的起源不是来自于以物易物,最后形成统一的通用货物,也就是通货,而是来自于欠条,也就是债务。

张三有2头牛,张三想吃羊怎么办?不是拿自己的牛去换李四的羊,而是直接从李四那里借一只羊,打一个欠条,什么时候张三有羊了,再把羊还给李四,把自己的欠条要回来。这种欠条,一开始只在张三和李四之间流通。后来,随着交往逐渐扩大,李四需要交换王五的某件商品,就把张三打给李四的这个欠条,到王五那里兑换相应的商品。随后,王五再拿这个借条,到张三那里或其他人那里兑换成其他的商品。

这就是个人信用。随着交易范围逐步扩大,由个人信用,逐渐扩展为部落信用,到最后扩展到国家信用。这是最新的考古学在货币起源方面的发现。

随着交往的扩展,这种信用越来越强,信用也越来越超越了具体的商品数量层面,开始给不同的商品定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货币。

当然,货币一旦由个人信用扩展到国家信用,国家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搞通货膨胀,降低货币的内在价值。因此,哈耶克在其晚年才会想到,为什么货币这么重要的商品要由国家来统一安排生产和定价,而不是通过市场竞争来产生出最优的信用呢?这也是哈耶克那本《货币的非国家化》产生的背景。

(二)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关于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有各种比喻。有的把货币比喻为经济生活的血液,经济就是骨骼和肌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流通,使经济保持和散发活力。

如果没有货币,也就是如果不存在目前的国家信用,回到以前的个人信用时代或部落信用时代,或者以物易物时代,经济生活的效率将会非常低效。尽管国家信用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但2017年和2018年现实生活中出现的ICO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个人信用或小范围组织信用的反面例子。所谓ICO就是个人或小团体以个人和小团体信用为依托发行的货币,但我们今天再看一下,大部分项目ICO发行的各种token,价值又在哪里呢?因此,货币的发行,不仅仅是信用问题,同时还是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以ICO方式发行的各种token,既没有信用担保,也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如果货币供给量少于经济体系流通需要,就会带来通货紧缩,经济将会一片萧条。比如朱嘉明老师在他的《从自由到垄断----中国货币经济两千年》前言中所指出的,我国历史上的秦王朝灭亡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根源在于货币方面的原因。秦朝统一时实现了货币统一。但随着王朝疆域的扩大,以及和平年代经济交易的增多,当时由铸币生产货币的速度赶不上经济交易对货币需求的速度,由此带来了通货紧缩,极大地抑制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导致秦王朝后续一系列政策上和统治方式上的调整。

如果货币供给量大于经济系统流通需要,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同样会带来巨大灾难。直接的结果是货币贬值,但更深层次的影响,则是人类现代史上的几次大萧条。无论是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无一不与货币投放有着非常紧密和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是货币的过量供应和资产在无监管环境下的多级衍生带来的。

由此也可以说,货币与经济的关系,类似于水与船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但如果没有水,舟也就根本不成为舟。

如果再往深分析,还可以认为,货币是经济中多种关系的综合载体,也是多种关系的综合表现和关系总和。货币既是经济体中各种元素的连接,也是一系列制度组合。

(三)内生货币的内在矛盾与外生货币

如果货币是一般等价物,那么这个“物”一定是经济体系中本来就存在的产品或商品,有它自身的内在价值。用这个“物”来充当整个经济体系交易流通的媒介,就要求用这个产品或商品来为整个经济体系定价,由此一定会带来这个产品或商品自身价值与其价格的严重不一致。

因此,即使是从以物易物阶段演化为一般等价物这个历史历程来推导,也会得出,人类货币必然由内生的一般等价物,演化为外生货币这一结论,即货币的载体一定是要外在于经济体系,进而为经济生活提供流通和定价功能。这也是黄金不可能永远充当人类经济生活中货币职能的一大原因。

钟伟在《数字货币--金融科技与货币重构》一书中从信用和载体两个维度考查了货币的发展。其结论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货币背后体现的信用越来越强,但其载体越来越轻便。因此,货币从金银到纸币,到电子化的货币,到未来的纯数字化,也是货币自身发展的内在趋势和必然逻辑。

(四)数字经济和数字法币的关系

数字经济,我们将其界定为经济的数字化,具体的内容我们在下面再进一步阐述。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货币是经济系统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元素。因此,如果经济体实现了数字化,相应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元素----法币或货币尚未实现数字化,是不可想像的,也是必然要带来灾难的。

如果将数字经济不仅仅看成一种状态,而是当作一个过程,那么成熟的数字货币就是数字经济的灵魂,是数字经济的牵引者和示范者,也有可能是数字经济领域的最后的集大成者。如果法币的数字化落后于其他经济内容的数字化,无疑会制约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的数字化过程,甚至引发经济的大衰退。

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有什么区别?数字货币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表达。传统的货币已经实现了电子化,电子化更多表现在流通领域和支付环节,但电子化货币在流通支付中的应用仍然是中心化的,至少普通人是不可以对货币以数字化方式进行表达的。这种表达,包括了目前我们普通人可以在以太坊上通过智能合约,对以太坊等虚拟货币进行的各种操作。但这些操作,至少目前在法币层面是无法进行的。

近些年的货币电子化,极大地拓展了交易的范围和频度。如果没有货币的电子化,也就不存在电子银行、不存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种生活状态我们大部分人都曾经经历过。如果货币的发展演化落后于时代的幅度再大一些,就会窒息经济的发展,例如前面举过的秦王朝灭亡的例子。

我们还可以头脑风暴一下,如果秦王朝实施了纸币,至少不会在那个时候出现通货紧缩,秦王朝至少可以持续更长一段时间。甚至因为货币因素,秦王朝也有可能在经济方面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甚至还有可能取得后来汉唐和两宋的繁荣。当然通货膨胀也是有可能的。通货膨胀尽管对经济也有危害,但其危害在大多数时候是低于通货紧缩的。

但整个大的环境决定和制约了货币存在的形态。货币的形态不可能大幅领先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存在的形态。宋王朝中国四川出现的纸币“交子”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因为当时没有发展出信用货币的概念和相应的理论,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二、数字经济和区块链的关系: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

现在我们一提到数字经济,更多是从技术层面,也就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以及区块链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技术给经济带来的发展。实际上我们解读的,更多是已经被数字化的部分,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和深化。

(一)数字经济的前提是经济的数字化

我们认为,数字经济的前提是经济的数字化。从大的方面来讲,经济数字化一方面是经济内容的数字化;另一方面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

消费互联网方面。消费互联网又可称为前端互联网,与“衣食住行”有关,受到消费需求直接驱动,其主要场景包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内容。目前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

产业(工业)互联网方面。产业(工业)互联网又可称为后端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区别在于前者偏向于技术视角,后者偏向于应用视角。产业(工业)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间接服务、受生产率驱动,其主要场景包括智能互联、信息整合、数据决策以及人机协作等内容。目前的产业(工业)互联网正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广义社会制度的数字化。除了上面提到的消费领域和产业领域经济的数字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即广义的社会制度的数字化。这是迄今为止极少被提到的。经济发展一定是嵌入在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环境之中,经济的数字化必然要求相应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环境的数字化,包括相应的制度安排、法律安排、文化创新、风俗习惯等内容。目前广义社会制度基本处于尚未数字化阶段。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经济数字化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了IT技术及其网络化工程,目的在于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目前互联网已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普及;物联网正在进行过程之中,其网络形态和架构尚未最终确立;同时,新的网络架构、网络技术在快速迭代演化,这里面包括了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区块链等。

此外还有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就是以上这些数字化元素之间的关系,同样需要被数字化。这些数字化元素之间的关系可能包括了相互之间的连接、促进、局限、制约以及其它可能的关系。如果没有以上这些元素关系的数字化,所谓的数字化也就仅仅是建设了一个又一个数据孤岛,并没有生成为有机的整体。货币,或法币的数字化,是数字经济中极其重要和关键的元素。没有法币的数字化,其他数字化的要素也无法实现相应关系的数字化。

(二)区块链是校正经济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性底层技术架构

技术是实现经济数字化的手段。不同的技术在经济数字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云计算、边缘计算、IPFS按需提供数据存储功能。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成为资源配置更加充分市场化的必要条件,是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使数据存储面临挑战。区块链的出现使得数据的存储问题更加凸显。云计算、边缘计算,以及IPFS提供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存储方式。

传感器负责获取海量数据。物联网将各种感知设备、终端快速接入网络并汇聚在一起,使硬件数量得以指数级提升。PC 时代硬件设备以亿级为单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时代以十亿级为单位,物联网硬件时代以百亿级为单位。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型增长,数据形态也更加丰富。据估计,2020 年将有 500 亿个联网传感装置,每天将产生 250 万 TB 的数据,是目前互联网每天产生数据的 2.38 倍。

人工智能负责提高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数字资源的积累、计算能力的提升、网络设施的完善,使得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开始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并在具体场景下取得突破性的效率提升,极大地解放生产力。

区块链构建分布式协同的数字基础架构。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这种分布式网络架构具有去中心化、去第三方信任、系统集体维护、信息不可篡改、数据可溯源等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成为数字经济环境下大范围分布式协同的数字基础架构。

以上这些技术使得经济数字化进程飞速发展,但目前经济数字化进程中数据垄断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实现的经济数字化是数据垄断者的数字化而不是数据所有者的数字化。从浅层次来看,数据垄断带来了信息孤岛问题,但从深层次来看,数据垄断还会制约经济数字化作用的发挥。不同于其他技术,区块链的出现,使得破解数据垄断问题有了可能,区块链可以看作是调准校正经济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性底层技术架构。

三、数字法币对链改的影响

(一)链改是什么?链改本质上是对业务结构和利益结构进行的重构

在我们看来,链改不是写白皮书、发币和上交易所。链改也不是把一堆技术堆砌在一起。链改是指用区块链的理念和技术,对现有产业的业务流程和社会组织治理机制进行改造。链改的目标是改造生产关系实现效率的提升,链改的结果是业务流程的重构和再组织,链改的过程是业务系统的去中心化和业务流程的去中介化,链改的前提和基础是数据的链上分发和存储,即实现数据占有方式和数据组织方式的改变。

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通过数据在全网范围内进行一致性分发和冗余存储,改变了传统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方式。这种改变,极大地降低甚至消除了原来存在于各节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消除了整个系统对原信息系统中心节点的依赖,为系统从原来的中心化、他组织变为去中心化、自组织提供了技术和系统架构上的基础。

区块链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在于通过由区块链底层技术构造的去中心化信息系统,将重构整个社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对于数字经济,区块链是未来实现经济全面数字化的底层架构和业务逻辑框架。通过相关数据的全网一致性分发和冗余存储,使所有节点拥有相同的数据,因此就使这些节点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强大的能力,推动系统进行业务流程改造,通过去中心去中介,重构业务流程,提升系统效率,重新分配利益,创造更大价值。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只有有利因素,而没有不利因素的事情。区块链在经济数字化过程中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区块链系统消耗了大量的计算、存储和带宽资源。因此必须结合特定的业务场景和业务逻辑,对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架构进行改造。是不是我们一定要实现数据的全网一致性分发?只要做到数据相关节点分发是否可以?

第二,建立在区块链系统之上的数据共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就是说,区块链所期望的所有节点在数据面前完全平等,在业务逻辑上实现高度自组织的道路将会极其漫长。原来占有数据的中心节点不会主动开放数据,不同节点对数据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别,因此去中心去中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系统由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过渡,更是一个长期博弈和妥协的过程。

此外,区块链去中心化系统流程改造将对现有的法律和制度带来巨大冲击,二者的突破和妥协是更大问题。

链改在本质上是依据新的数据占有方式和数据组织方式,对本已固化的业务结构和利益结构进行的重构。链改更多是面向行业或产业,而不是面向企业。当然,在企业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小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需要改造,这也是链改的着眼点。

经济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前提。数字经济不仅仅是数字化的经济,还包括与数字化的经济相匹配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制度体制的重构。区块链系统作用发挥的过程,也就是链改的过程。

(二)激励在链改中的作用

谁是链改的推动力量?链改要改什么?

链改在本质上是依据新的数据占有方式和数据组织方式,对本已固化的业务结构和利益结构进行的重构。这种重构,会极大地损害原来的中心化机构和中心节点的权力和利益,因此,链改的推动力量不可能来自原来的中心化机构和中心节点。

链改的推动力量能否来自于原来不占有数据的普通节点呢?也不可能。一是普通节点作为个体力量单薄,难以对抗已经成型的体制和机制;二是链改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虽然在理论上通过链改会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带来新的收益,但在实践上既没有成功的先例,也难以预测链改过程中将面临哪些具体困难,作为个体的节点在链改过程中可能获得什么,又可能失去什么,都在未知之列;三是当前,我们仍处在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了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会主动打破这个态势。因此,链改的推动力量也不可能来自于这些原来不占有数据的普通节点。

链改的推动力量,尤其是第一推动力量,只能来自系统外部!系统内既得利益阶层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被剥夺了数据占有权利的普通节点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主动进行这场改革。那么链改的推动力量只能来自系统外部,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革。

新的生产力如何能够改变旧的生产力呢?马云曾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那么马云是如何改变的银行呢?

由于买家在淘宝平台上下订单并支付费用,到确认收到商品再由支付宝平台向卖家支付费用,中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淘宝就形成了巨大的资金沉淀。马云将巨大的沉淀资金通过天弘基金,带入到银行间市场,获得了银行间市场的平均收益,这个收益远高于银行与个人之间的存款利息。马云将这些收益拿出来,给参加者分享,由此促使银行做出改变。如果马云不把他所获得的收益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大家也不会把自己多余的钱放到余额宝,也就改变不了银行。

因此,要重视激励在链改中的作用。那么,这种激励以什么来表达呢?

(三)数字法币在链改中的作用和意义

1. 是token激励,还是法币激励?

法币较token有更多的使用场景、更大的使用范围。token之所以有价值,或者说,token的价值还需要用法币来表达,就说明了这一点。法币相对token具有元价值,或具有更高阶的价值。但现金化的法币在数字化的经济和流通体系中不易表达。在以太坊之后兴起的ICO尽管有很多不足,但其通过智能合约,以数字化形式对激励进行表达,这一点是传统的现金化的法币不可比拟的。

如果是数字法币激励,就应该具有更多的数字化表达方式和表达手段。虽然我们目前对数字法币存在的形态和特点还无法做过多界定,但个人对自己的钱包和里面的数字化法币进行编程,并进行网络支付,应该是其最基本的功能。

因此,数字法币的推出,会赋予链改更多的工具和抓手,也会推动链改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让市场上的空气币项目和山寨项目出清,净化市场环境。

2. 数字法币是区块链架构中的血液和灵魂

货币是经济运行的血液。数字法币是数字经济运行的载体和灵魂。

区块链是未来整个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因此,数字法币是区块链架构中的血液和灵魂,也是链改中的血液和灵魂,是链改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也是驱动链改顺利推进的助产士!

没有数字法币的助推,链改也会推进,也有成功实现的可能,但难度要大得多。尽管目前数字经济中一些基础性部件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比如消费互联网;或部分实现了数字化,比如产业互联网正在实现数字化,但各种要素和部件之间的关系远未实现数字化。正是这些没有实现数字化的内容,导致链改整体推进速度缓慢,屡屡遇阻,难有成功落地的先例。

货币是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关系综合,融会贯穿于经济系统中所有的元素和部件。法币一旦数字化,会极大带动经济系统中相关的元素和部件的数字化,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的数字化进程,再进而会极大地推动链改在数字化形态下的落地。

 

四、如何在数字法币体系下进行“新链改”?

我对新链改的理解就是链改回归本原,而不再是ICO、IMO等各种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进行的非法金融活动。

前面曾指出,货币的形态不能太过超前于经济形态,也不能落后于经济发展形态。因此,数字法币的形态、属性也必然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的需求而不断演进,货币的数字化不可能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利用数字法币实施链改,会为链改带来更多的便利。首先是合规性。利用数字法币作激励,不存在ICO、IMO等方式带来的合规问题。其次是易编程实现,可以通过代码和智能合约,将更多的经济激励和经济机制嵌入代码层面实现,实现高度的自动化、透明和可预期。此外,还有利于将经济激励与经济机制设计融为一体,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两者分离,这也是新的经济机制的设计过程,将机制转换为代码,进而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

数字法币在选择对应的技术架构时,肯定既要向前兼容,也要考虑后续发展。向前兼容是指数字法币要能够吸收和继承人类货币史上的丰富的经验和教训,逐步演化,而不要革命性发展。后续发展,是指数字法币不仅要有新的特点特性,而且要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更要考虑数字法币当前的形态和特点,与当前整个经济的数字化形态水平相适应。

因此,在数字法币体系下进行的链改,也要因时因地,适度超前,但不可跃进和冒进。既要着眼大的行业和产业,也可以从小处着手,点滴推进。在梳理和设计链改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的经济数字化基础,哪些组件、部件、元素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哪些还没有实现数字化;实现数字化的部分对链改会带来哪些有利因素,没有实现数字化的部分对链改有可能存在哪些不利因素,有没有可能通过调整相关设计方案,对不利的内容进行调整或规避;数字化的法币在链改前与链改后的经济流程中如何流通流转,对哪些人哪些行为实行激励,如何激励,对利益受损者有无补偿,如何补偿;在当前水平上哪些行为可以编程实现,哪些行为暂时还无法编程实现…之后再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得失,先从阻力小的链改项目或链改内容开始,阻力特别大开展特别困难的,也可以暂时先放一放,待周边环境和条件成熟时,再行推进。

链改也是一个过程性事件,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性工程。链改的推进既取决于当前技术水平,也取决于当前的制度因素。数字法币的水平,既是当前的技术水平决定的,也是当前的制度因素决定的。因此,链改的推进必然与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制度水平高度相关,也与当前的法币数字化进程高度相关。

 
话题:



0

推荐

高承实

高承实

119篇文章 62天前更新

密码学博士,区块链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知名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区块链专委会执委,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委员,曾任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为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企业导师。出版《元宇宙进化逻辑》《区块链技术本质与应用》《回归常识—高博士区块链观察》《区块链中的密码技术》等书。 邮箱:729075349@qq.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