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考虑POW挖矿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和对能源的超高损耗,比特币相对简洁的经济激励模型设计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比特币系统通过POW挖矿机制建立和维持了系统的去中心化运行和集体维护,同时在系统内部杜绝了搭便车现象的出现。首先,在POW机制下,所有参与挖矿的节点或矿工在利益上是互斥的,也就是零和博弈,由此形成了挖矿(记账权)的高度竞争态势。其次,所有节点和矿工,无论算力大小,都有机会获得记账权,而不是记账权完全取决于算力大小。这种基于概率的设计或相关技术的采用,使得任何一个全节点都有机会获得命运垂青,由此进一步扩展了挖矿的可能参与范围。再次,这种机制从长期博弈视角看,就获得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最优结果,使得传统经济学中的“公地悲剧”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当然,这种经济模式和激励机制也存在一定的负外部性。一是带来了大量的无谓资源消耗,或者说为了相应目标达成而付出的成本过于高昂。由于系统内部挖矿竞赛的超高度竞争,以及单一区块仅有单一胜出方的极小概率性质,就决定了为达到这一目标(共识)就需要消耗掉千百万倍的资源。尽管这种方式或设计获得了记账权相对高的安全性,但所付出的资源消耗量相比要达到的目标,确实过于高昂了。
二是在更大范围内还是没能避免搭便车问题。尽管在挖矿环节的设计上,比特币系统避免了搭便车现象,但由于其总量恒定以及强通缩设计,以及为确保记账的安全性而采取的人人都有机会,但内部高度竞争和零和博弈的机制设计,就使得已经获得比特币的人在外部系统上还是存在不劳而获的现象,即当挖矿竞争越来越激励的时候,早期已经获得比特币的人所持有的比特币的价格就会随着挖矿竞争程度的提升而在其无后续付出的情况下可以持续获得高额回报。当然,这也是比特币系统比较危险的地方所在,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存在某一个阈值,一旦超过这个阈值,整个系统就有轰然倒塌的危险。
当然,比特币系统在设计上的天然抗审查性和匿名性,使得比特币后来被应用在暗网交易等非法领域,由此使得比特币获得了内在价值。相关投资机构的介入,使得比特币的价格和价值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