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诞生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一部分民众对政府的能力和中央银行存在的正当性产生了质疑。世界各国政府对金融危机的救助,又普遍使用了凯恩斯理论主导的量化宽松,实际上就是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由全体纳税人买单。这一方式,激起了更多民众的愤怒。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又使得各种极化思潮涌起,既包括极左,也包括极右。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特币诞生了,并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那么比特币到底有没有价值?
我们认为,比特币如果能够找到使用用途就有价值,如果比特币没有找到使用用途,那么比特币就没有价值。
什么是使用用途?成为货币是比特币系统设计的初衷,当然也是一种使用用途。但比特币自身固定上限设计是其难以成为货币的制约因素之一。如果比特币的共识扩张,形成强信用,比特币的价格就会强烈上涨,导致大部分持有者惜币而不参与流通,进而有可能使得比特币最终成为一种资产,而不是货币。如果比特币的共识得不到扩张,那么比特币的价格反倒有可能维持一种动态平衡。如果比特币的共识崩塌了,其价格自然缩水,就会形成强烈的负反馈,最后也有可能价格归零。
那么比特币的价格到底是基于供需,还是其他?如果比特币的价格没有共识和信用基础,仅仅基于供需,那么比特币就是一种资产,而不是货币。其资产价格还是取决于它的使用用途。
应该说,比特币一开始不具有任何价值,但有一定的价格。比特币一开始的价格是挖矿所消耗的电费。有人计算过,在2009年的时候挖出1枚比特币需要花费人民币5厘钱,这个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后来又有25个比特币换2个披萨的故事,那么这个价格就是由交易发现的。
后来比特币找到了自身的用途,比如作为暗网交易的工具,或洗钱的工具等。无论这种用途是否合法合规,有用途就有价值,进而产生了对应的价格。当然,这种作为工具的前提仍然是在一定范围内有共识,价格的产生和形成是共识的扩展。
那么比特币到底有没有前途?从外部看,比特币共识人数的多少和信仰的强弱,决定了比特币的前途。如果共识人数多,信用基础强,比特币就有可能成为全球货币。但上面分析过,其固定上限设计,制约了其成为全球货币的可能性。如果共识人数少,比特币也可能是在局部范围内流通,这种局部,可能是区域上的局部,也可能是细分业务领域上的局部。此外,如果这种共识强,就可以带动更多人形成共识,形成正向反馈。反之,如果这种共识比较弱,最后也可能导致对比特币的信仰消亡。
比特币的共识除了信仰之外,其强弱必然与其可能的用途息息相关。如果比特币有更广泛的应用,其共识自然就强。如果比特币的用途狭窄或根本没有用途,那么人们对比特币的共识必然减弱,甚至共识消亡。
因此,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就到关重要。如果政府允许甚至鼓励比特币流通和交易,形成比特币强共识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政府处处压制比特币的流通和交易,导致比特币只能在某些见不得光的领域流通,那么比特币形成共识的可能性就小,甚至有可能信仰崩塌。
这种政府管制,不仅仅取决于一国政府。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定是全球各国政府的综合合力。如果各国政府意见或态度不一致,或压力不均衡,就会形成比特币在全球使用和流通的不均衡。
但是,从政府角度,政府也会考虑打压成本和打压能够获得的收益。
2020年比特币供应减半,其价格有可能继续上行,但也可能价格崩塌,还有一种可能,即大概率还是在一定的价格区间波动。判断的参考指标有3个,一个是供求关系,二是挖矿成本,三是比特币的可能用途,也就是价值支撑点。从供求关系角度,尽管比特币供应的加速度在降低,但其总的供应数量仍在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价格应该下行。从挖矿成本角度,全球范围内的算力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这会直接推动比特币价格上行。从使用用途角度,最难以判断,至少目前还不能清晰地看到比特币的对应应用场景。比特币的可能用途直接关系到供需的需求端,但其用途还与政府打压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其价格涉及到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线性关系,更有可能呈现多元非线性变化。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