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目前主流从事区块链研究的,大体可分为两类人。一类偏向宏观,其学术背景大多为经济学或金融学,研究成果多通过业内的会议或区块链领域媒体进行传播,研究内容多为行业发展研判、行业应用落地设想;另一类偏向技术,其学术背景大多为计算机或密码学,研究成果会通过学术会议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内容偏向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改进。前一类人大多缺少技术底蕴,很多研究成果不免人云亦云,成为空中楼阁;后一类人缺少社会科学和产业视角,研究成果多局限于具体技术层面的改进。

前几年北大两位经济学家张维迎和林毅夫关于产业经济政策的辩论引发了学界和政界很多关注。吴敬琏老先生很不客气地指出,两位经济学家的辩论仍停留在经济哲学的层面。也就是还是空对空的理论辩论,缺少实质性内容支撑。关于产业政策,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的辩论就已经相当深刻了,而且当时马洪还组织了相关专家对日本产业政策的经典文献进行了翻译。

目前,偏向宏观研究的区块链学者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很多论述似是而非,缺少落地可能性,经不起严格的推敲。

而单纯技术层面的改进,难免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从本质上讲,并不存在特有的区块链技术,所谓的区块链技术,只是原有的几种成熟技术的组合,中本聪、V神等人在已有技术之上做了有创造性的技术架构和技术组合。具体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固然有用,但区块链从提出概念已经11年了,之所以迟迟不能大规模落地,还在于其原有的技术架构存在天然的不足。现在急需对中本聪和V神提出的技术架构进行解构,结合其他技术,提出更多更具创造性的新的技术组合和技术架构,以满足更多的现实需要。如果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产业特性,创新组合出可以满足不同产业需求的区块链技术架构,这既是目前区块链研究领域的空白,也是未来区块链发挥更大作用的空间所在。

区块链落地应用,目前已经到了必须尽快引入中观视角的时候了。从事宏观研究的,需要研究内容进一步聚焦,落实到产业具体需求上,落实到具体技术实现可能性上;从事技术研发的,也需要从具体的技术细节中抽离一点,研究新的技术架构,并赋予不同产业改造以新的技术实现方式和可能。只有这样,区块链才能将去中心化、去信任、价值传递等一系列社会理想变为现实;也只有这样,区块链也才有可能从具体的密码学、对等网等技术,成为变革未来的巨大推动力量。

话题:



0

推荐

高承实

高承实

116篇文章 42天前更新

密码学博士,区块链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知名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区块链专委会执委,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委员,曾任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为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企业导师。出版《元宇宙进化逻辑》《区块链技术本质与应用》《回归常识—高博士区块链观察》《区块链中的密码技术》等书。 邮箱:729075349@qq.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