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前,区块链行业进入了一个迷茫期。公链找不到对应的应用场景,系统一上线就破发;交易所竞争异常惨烈,技术和管理的各种问题频发;受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和国家政策影响,矿机矿场行情又极不稳定,可持续性饱受质疑。剩下的,就是各种打着区块链名义的资金盘、传销盘活动越发猖獗……但越来越多的韭菜已经觉醒,受骗上当的人越来越少。值此当口,我们更要静下心来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区块链。 

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

从根本上讲,区块链是对数据进行的全网一致性分发和冗余存储。这种数据传输和存储方式的改变,极大降低甚至消除了各节点之间原来的信息不对称,消除了整个系统对原信息系统中心节点的依赖,为系统从原来的中心化、他组织变为去中心化、自组织提供了技术和系统架构上的基础。 

区块链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在于通过由区块链底层技术构造的去中心化信息系统,将重构整个社会的组织架构和生产业务流程。重构之后的社会组织架构和生产业务流程,将实现社会组织架构和生产业务流程的去中心化,在拥有对等数据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去中介化,以此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效率。 

此外,每个节点占有了更加完整的数据,也就拥有了更加强大的业务能力,就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更多新的业务。 

区块链系统与目前的IT系统是什么关系?

区块链由几种不同的技术组合而成,这几种技术在传统的IT系统上也都有广泛的应用。这几种不同技术进行重新组合后,找到了新的应用空间,在应用上拓展出了新的维度。但无论是哪种区块链系统,仍然是架构在目前的IT系统上的,并不能脱离现有IT系统而独立存在。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1.0系统,是为解决去中心环境下网络支付双花问题而设计的,有其特有的应用场景和设计目的。以太坊在比特币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合约,重点还是在解决去中心化网络环境下的金融应用,是将传统中心化场景中已经存在的金融场景搬迁到了区块链的世界里。 

比特币和以太坊要解决的大部分问题,在传统的中心化的IT系统中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但是因为对中心节点的不信任,在耗费大量带宽资源、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基础上,中本聪设计出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 

目前区块链行业都在做什么?

继中本聪设计发明了比特币系统以后,区块链的研发工作,基本都是按照中本聪所设定的路线向前推进的。我们暂且不谈所谓的盘圈、矿圈和币圈,仅就区块链技术和商业模式落地的链圈,从大的方向来讲,目前从事的工作仍然是围绕公有链、游戏、交易所、钱包等几个方向开展。更加专业一些的团队,可能会侧重在进一步提高TPS(交易速度)、隐私保护、跨链、智能合约安全、新的共识机制等几个方面。跨链是随着区块链的发展而新涌现的一个需求。智能合约的安全本质上仍然是传统的代码安全。共识机制也仍然是传统的安全多方计算的一个分支。 

但也有些工作是伪命题。比如进一步提高TPS和隐私保护。 

区块链由于数据要在全网实现一致性分发,且写入区块的同时还需要其他人的认可和认证,因此,其交易记录速度必然会比中心化网络慢。TPS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网络带宽情况、网络节点数量、节点地理位置分布、写入的数据量大小、数据真实性认证算法、节点的计算能力等。TPS肯定是区块链系统大规模应用面临的一个问题,但如果不根据应用场景要求做底层架构上的调整,单纯在实验室环境下用各种办法试图提升TPS,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也不会取得本质上的提升。 

隐私保护也不单纯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在区块链系统里面,要写入区块的信息需要获得其他人的认可认证,这些信息还要实现隐私保护,这显然是一对矛盾。其实,区块链上的信息隐私更多的还是业务场景的应用问题,即哪些信息公开、在多大范围内公开、对谁公开、对谁不公开。如果这些业务场景的具体需求可以确定,信息隐私问题其实可以通过传统密码学中的密钥分割和安全多方计算协议得以实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区块链系统?

区块链系统依据应用面向对象,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公有链是非准许链,是面向所有人都开放的系统,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进入自由退出,不需要任何人的批准。联盟链和私有链是准许链,需要批准才可以进入或退出。联盟链面向有业务关联的多业务主体。私有链面向单一业务主体,多用于企业或组织机构内部的单一业务管理。 

因为公有链面向所有人开放,因此,在信息系统的架构上,公有链就基本不存在可以被去掉的中心环节和中介环节。同时,还由于其开放特性,公有链承载的业务在逻辑上也不可能过于复杂,也不可能建立起很长的业务链条。再加上非准许特性,公有链系统也不可能建立起强信任关系,因此关键业务系统不可能在公有链上运行。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公有链找不到合适应用场景的原因。目前公有链系统只能通过所谓通证激励实现社群裂变获取更多流量,其本质上还是互联网思维。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没有相应的利益产出,系统只能陷入空转状态,时间长了,必然不可持续。 

联盟链面向多业务主体,并且需要通过批准才可以进入和退出,因此,联盟链可以承载现实生活中很多关键性业务应用,也可以承载有业务关联的多个业务主体,并且可以通过链上数据共享,实现对原有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重构和优化。通过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去掉原有系统中不必要的中心环节和中介环节,这既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以实现原有中心环节和中介环节占有的利润的再分配。 

私有链更多应用于小的固定范围内的单一业务场景。通过对固定范围内的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可以进一步优化组织内部的管理架构和工作流程,明确责权利。 

区块链系统的未来方向是什么?

区块链1.0系统和区块链2.0系统,都是有其特有的应用场景,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设计的技术结构。区块链这种技术结构,肯定会有一些同类的或相近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但也并非是放之四海而通用的技术架构。 

奥地利学派著名经济学家穆瑞·罗斯巴德在写经济史时曾尖锐地指出,“带着几乎不加掩饰的蔑视,熊彼特整体性地否认斯密的贡献,认为斯密将经济学引入歧途”。我们不能说区块链1.0和区块链2.0的架构将区块链引入歧途,但我们确有必要时不时跳出中本聪所设定的区块链技术架构,从更广的视角上,对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架构作必要的审视。

 复杂性科学奠基人,首屈一指的技术思想家布莱恩·阿瑟在其《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指出,技术的组合仍然是技术,技术也是由一系列技术组合而来。因此,我们必须从更高的层次,对区块链的整体技术架构、构成区块链技术的内部技术模块进行必要的解构和再结构,面向丰富多元的应用需求,结构更多的技术元素,搭建功能更加丰富且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架构,让区块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应用场景,而不是单纯在中本聪已经设定好的架构里面,穷尽所有努力,换来一点点性能上的提升。 

区块链从中本聪撰写白皮书一路发展到今天,已10余年时间,也到了需要全面审视区块链从底层技术架构,到经济金融模型,再到其背后的指导思想和理念的时候了。我们也没有必要神化区块链,区块链仅仅是信息系统的一种,是用更多带宽、存储和计算的耗费,换来了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个体能力的提升和个体活动空间的拓展。 

通过对区块链现有技术结构的解构,释放出更多更细粒度的技术单元和技术元素,再与其它相关技术,包括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可信计算等各种各样技术的重新结构,构建更多的技术应用组合,而不是单纯在现有区块链系统架构范围内进行调整。 

对于应用比较多的模块和组件,或者通过这些模块和组件或更加细粒度的模块和组件组合而成的架构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则可以通过技术的固定组合,将其打造成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但这种基础设施,也还远远不到应该固化的阶段,它们在实际应用当中必将面临着更多的调整和改造。这就需要更多既懂技术也懂应用和业务逻辑的专业人士,面向更多应用构造出功能更加丰富的更多层次的模块和组件,在解构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同时,做出更多的新的技术结构,匹配更多的业务场景。 

同时,着眼于区块链重构社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目标,也需要在现有区块链体系架构或未来新的技术架构中增添更多的可用工具,使得社会组织架构调整和业务流程优化可以更轻松快捷地实现。这里的工具就不仅仅是IT层面的组件、控件、模块或技术架构,还有更多经济社会和组织治理层面的工具,包括在不同环节不同场景下承载不同主体权益的通证,以及未来有可能被创造出来的其他更有效的工具。 

话题:



0

推荐

高承实

高承实

116篇文章 42天前更新

密码学博士,区块链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知名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区块链专委会执委,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委员,曾任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为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企业导师。出版《元宇宙进化逻辑》《区块链技术本质与应用》《回归常识—高博士区块链观察》《区块链中的密码技术》等书。 邮箱:729075349@qq.com

文章